一提到要判斷食品的性質,有的人可能就會認為必須得記住食品的卡路里和營養成分,太過麻煩。但是,卡路里和營養成分都是西方營養學的概念,用中醫的理論判斷食品的性質,實際上非常簡單,沒有必要想得太複雜。
  
  判斷陰陽的要點:「顏色」和「形狀」
  
  中醫裡有「相似理論」,這種理論是指「多吃什麼就像什麼」。比如,頻繁地吃柔軟膨鬆的麵包和蛋糕,體型也會膨脹起來;相反總吃又硬又緊繃的黑麵包和糙米,身體也會變得緊繃。同樣,顏色深的食品能溫暖身體,顏色淺的食品能使身體變冷。
  
  根塊類蔬菜強化人的「根基」——下半身
  
  「相似理論」的另一個思想是「吃哪兒補哪兒」。吃與身體部位相對應的食物,就能強化該部位。比如眼睛不好就吃魚眼睛,肝不好就吃羊肝,腎不好就吃動物的腰子等。那麼既然下半身是人的根基,那麼為了避免根基的弱化,應該多吃根塊類蔬菜。
  
   人的下半身(下腹部)有掌控人的生命力的腎臟、泌尿器官、生殖器和副腎。我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相似理論」,比如山藥,山藥有增補精力的效 果,這自古就為人所知。山藥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功效,就是因為根塊類蔬菜能夠增強位於人的「根基」(下半身)的臟器的功能。
  
  暖地的食物冷身,冷地的食物暖身
  
   我們旅行時,在住宿的飯店和旅館吃飯,會覺得那裡的飯菜非常好吃,但是一旦把這些好吃的當地料理和食材買回家,就覺得沒有在當地吃得好吃。之所以覺得當 地料理好吃,不僅僅是因為使用了產地直接運送的新鮮食材,還在於在當地獲得的食材,是最適合當地的氣候的,是在那個環境裡人體最想要的食材。
  
  氣候溫暖的地域,身體裡容易蓄積熱量,因此有必要控制體溫,使其不至於升得太高,而起到控制作用的就是當地的食物。
  
   食物本身對人體就會產生作用,而為了更好地將這種作用發揮出來,人們下功夫研究了料理方法。比如說,我們平素都說「北方的食物味道鹹」,這其實是因為北 方人為了抵抗冬天的嚴寒,不得不多攝取有提高體溫作用的鹽分。現在,鹽背上了「高血壓成因」的惡名,被人們討厭忌諱,但是,對北方人來說,為了讓身體能夠 與嚴寒抗爭,鹽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個地方的食物都會對當地人的身體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令我認識到了巧妙安排這一切 的自然的偉大。當然,還有人的本能也是不可小覷的,人們也許是不懂得營養學,但不管是住在氣候寒冷的地方,還是住在氣候炎熱的地方,人們會活用當地的食 材,發展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些都自然使體質趨向健康的中性化。
  
  中和食物陰陽,享受健康飲食
  
  食物的屬性也不是完全絕對的,即使歸類為陰性的食物,如果用火進行烹製,加入鹽、醬油等鹽分,原本的陰性就能得到中和。
  
  我有個女患者今年35歲,每天都愛喝很多綠茶。身體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症狀,如,月經不調、生理痛、肩酸、耳鳴等,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頭痛。
  
   我一聽到她所介紹的情況,就立刻想到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綠茶。其實,就綠茶本身來說,裡面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有抗氧化和殺菌作用的茶酸 等多種多樣的健康成分,但是,由於它的原產地是印度,本身又是綠色,所以多喝就能使身體變冷。不經常運動、鍛煉肌肉的人喝多了綠茶,恐怕會使體溫降低,引 起疼痛病。
  
  於是,我讓她在綠茶裡放上梅肉,滴些醬油再喝。過了大約一周,她喝綠茶的量逐漸減少,一個月後,她也不用去找醫生看頭痛病了。梅肉和醬油中的鹽分中和了綠茶的「陰性」,她的涼性體質得到了改善。

http://www.hairway.org/show.aspx?id=803&cid=76&page=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m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