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保養-了解皮膚的屬性

皮膚會隨著氣候、季節的改變,呈現不同的膚質。

季節變化對皮膚的影響主要來自於日光紫外線的強度、溫度改變、濕度變化及風吹等因素。

炎炎夏日,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可能使皮膚發紅、變黑、角化粗糙。

潮濕悶熱的天氣也會促使皮膚中的皮脂腺及汗腺分泌相對增加。

隨著秋冬的到來,溫度及濕度逐漸降低,原本油性膚質的情況可能好轉,成為中性膚質。

但原本中性膚質的人在受到冷風吹襲後,則可能出現變乾脫屑的現象。

 

如何按季節變化作正確的保養,讓皮膚維持在最佳狀態?

 

首要課題就是先認識自己的皮膚屬性。

每個人都受到先天遺傳的體質影響而有不同的膚質屬性。

後天的因素包括環境、氣候、年齡、飲食、藥物等等也都會對膚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此,皮膚的狀況是不斷在變化,在不同時候可以呈現不同膚質。

皮膚的表面有著一層微酸性的天然皮脂膜。它主要是由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物所組成。

其作用為滋潤皮膚、減少水份散失、以及抵抗外界有害物質的傷害與侵入。

皮膚的類型就是取決於皮脂膜健全與否,也就是皮脂腺分泌與表皮保濕之間的平衡。

油性皮膚代表油脂分泌過多,而乾性皮膚則是油脂分泌不足,使水份散失。

皮膚屬性

皮膚因天生體質及後天受到環境、年齡、飲食、生活習慣、氣候、內分泌……等因素影響,臉上肌膚會有
不一樣的屬性,以水分、油脂的多寡,呈現在角質表層來分的話,皮膚的屬性簡單分成乾性、油性及混合性三種。

 

如何判斷自己目前的膚質屬性呢?

以下提供各種皮膚類型的一些特徵:

中性皮膚:
皮膚柔潤光澤、不油不乾、紋理適中,理想的健康膚質。


油性皮膚:
優點:膚質有彈性,不容易長斑,不容易長皺紋,比乾性皮膚看起來年輕。
缺點:膚質厚、紋理粗、皮膚泛油光、毛細孔粗大,容易長粉刺、青春痘,容易脫妝皮,膚色暗,無透明感,同時頭皮易出油或有頭皮屑。

 

乾性皮膚:
皮膚無光澤、乾燥脫屑、易有細小皺紋、搔癢、乾裂及濕疹現象。


乾性皮膚:
優點:皮膚細緻、毛細孔小,比較不會長青春痘,臉上不會油膩。

缺點:皮膚無光澤、水份不足、乾燥、脫屑,緊繃缺彈性,容易皺紋,皮膚粗糙,易敏感發炎、搔癢,乾裂及濕疹現象。脫皮、不易上妝,比較會長斑。

          

 混合性皮膚:
優點:皮膚不太粗也不薄,膚質適中。
缺點:皮膚皮脂腺分佈較多的T字部位偏油性,但兩頰及眼睛周圍卻屬於乾性膚質。

 

秋冬皮膚保養

天氣變冷,泡熱水澡及洗溫泉雖是一大享受。然而,.有些人卻無福消受,因為皮膚越泡越乾,越洗越癢。

乾性皮膚、老年人、濕疹患者、魚鱗癬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都不適合洗太熱的水。

正常的皮膚表面有著一層由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物所組成的天然皮脂膜,可以滋潤皮膚,防止水分散失,抵抗外界物質的傷害。

當這層保護膜不健全的時候,皮膚就容易出問題,過高的水溫及過度清洗是有可能破壞掉這層天然保護膜的。

秋冬來臨時,氣溫下降,空氣乾冷,皮膚的血液循環緩慢,汗腺及皮脂腺的生理功能會減弱,加上冷風吹拂,皮膚就會越發粗糙乾燥,甚至發紅脫屑或龜裂,產生濕疹現象,若再加上熱水及不當的清潔用品的刺激則症狀又會惡化了。

因此秋冬皮膚的保養除了使用適當保濕及滋潤效果的保養品來製造一層「人工皮脂膜」也需要配合正確的清潔用品及觀念。

以下針對秋冬皮膚保養的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清潔,減少洗澡洗臉的次數,過熱的水會使皮膚皮脂流失,產生乾燥粗裂。泡熱水澡及溫泉時間不宜太久或頻率太高。

改用較溫和的中性皂或微酸性清潔用品,減少使用次數。

眼皮周圍皮膚較薄,皮脂腺分泌少,要加強保濕滋潤度高的保養品。

嘴唇本身並無分泌潤滑物質的腺體,遇到冷風侵襲,容易乾裂,若用舌頭舔,極易產生紅腫乾裂的口唇炎,因此要避免舌舔並塗上護唇膏。

手掌與腳底是全身唯一沒有皮脂腺的部位,暴露於冷空氣中,接觸到各種有害物質,或過度清洗,都會使其水份散失,粗糙乾裂,因此要特別加強塗抹保護乳霜。

四肢皮膚較軀幹皮膚乾燥,尤其在年紀大的人或原本屬乾燥膚質的人,到了秋冬情形加劇,易發癢及出現脫屑、紅疹、龜裂、以小腿部位最常見,此即稱「冬季癢」或「缺脂性濕疹」這類患者應在洗澡後,皮膚仍有水份時,儘快擦上油脂成份較高的滋潤乳霜。

相較於夏天的烈日灼身,秋冬的陽光顯得可愛多了。暖暖的陽光會讓人忘了它同樣具有殺傷力。

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可是日積月累的,若不想發生皮膚提早老化,秋冬持續做好防曬的工作才是聰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m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